10月23日,由天津市氣象信息中心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京津冀百年均一化氣候資料日值序列構建的研究”正式通過成果鑒定,其研發的百年均一化氣溫和降水日值序列構建技術經專家評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通過項目研究,天津市氣象信息中心重新構建了京津冀區域1841年以來的逐日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和降水量觀測數據集,攻關了我國具有代表性的百年均一化氣溫和降水日值序列構建技術,揭示了以京津冀為代表的我國百年來極端溫度和降水事件的趨勢變化規律,完善了華北區域極端氣候事件及其變化評估的基礎數據,不僅有力支撐了天津市應對氣候變化數據庫建設,還為我國構建不同區域氣候背景條件下長年代可靠日值序列提供了技術借鑒,為制定減緩和適應極端氣候變化影響的科學有效對策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目前,該項技術已逐步在京津冀氣象部門及行業相關部門獲得推廣應用,在支撐省級政務數據交換、國土空間規劃、統計年鑒編制以及全國土壤普查等氣象數據服務方面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此外,該項技術被納入省級“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數據庫建設任務,氣溫數據集融入中山大學牽頭研發的全球地表溫度數據集,并作為全球五大基準數據之一,逐日氣溫和降水數據集及其衍生產品融入天津氣象大數據云平臺,為天津氣象數據服務、天氣氣候變化等業務科研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作者:張妍 司鵬 責任編輯:閆泓)